吴晓波:成都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 正面临发展新机遇

搜狐焦点西南站 2018-04-09 16:58:4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吴晓波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新发展为主线,就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激荡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分享了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4月8日下午,财经作家吴晓波现身西南交通大学,在“激荡四十年,澎湃改革路”—纸鸢书院第二十二话读书分享会上,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新发展为主线,就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激荡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分享了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新中产、新工匠、新技术、新居住带来四大红利

十年前,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出版,销售过百万册,如今,他带着新书《激荡十年 水大鱼大》而来。他认为,改革开放的40年,中国经历了四个周期,即1978年至1992年的自下而上的增量改革时期;1993年至2003年自上而下的整体配套改革时期;2003年至2012年的外延扩张时期和从2013年至今的第四个周期。

“改革开放的40年间,从互联网的历史性革命到中国制造业转型和金融创新,再到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新动力,中国下一个10年必将再次掀起改革的经济浪潮。”吴晓波认为,改革浪潮将给我们带来4个红利。红利之一,新中产正在带来一个供需错配、消费升级的红利;红利之二,新工匠正推动从模式驱动到产品驱动、积木式创新的出现;红利之三,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基因革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正在产生又一个发展红利;红利之四,从超大城市(中部崛起)到特色小镇发展,再到候鸟式居住、养老产业发展,新居住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红利。

吴晓波还认为,下一个十年一定会发生几件事实,那就是中国的经济总量逼近美国,中国的城市人口达到9.4亿,中国的老龄化人口超过30%,60、70后一代成为全球规模较大的高净值群体,货币增发加剧资产泡沫化程度。

最喜欢杭州和成都这两个城市

“我最喜欢杭州和成都这两个城市”吴晓波认为,这两个城市的把自己的生活风格和环境融合得较好。成都是全国仅有的几个具有文化原发能力的城市之一,“成都本身巴蜀文历史悠久,加上餐饮文化、市井文化等等形成了自己的原发能力。”

在吴晓波看来,成都市民拥有非常高的幸福指数,这座城市极具包容性。此外,在这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并没有特别强的生活压迫感,他们能够把工作和生活彼此协调好。

一座城市如何才有未来?对此,吴晓波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这座城市年轻人多不多?年轻的钱多不多?年轻技术多不多?有没有一个年轻的政府?他觉得,拥有这四个问题的城市一定是当今中国较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吴晓波还坦言,成都正面临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那就是在全国城市正在进行城市化的改革,城市化率要达到70%左右,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的城市人口会达到9.4亿,“如果按这个规模来计算,那就需要至少两个两千万级人口的城市,需要10到16个1000万人口的城市,人口会在这样一个梯级化的城市中聚集,成都无疑有机会成为两千万级人口的城市。”

文化领域会诞生成都自己的独角兽企业

改革开放40年间,成都经济实力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发展后劲强劲,城市能级持续跃升,随着2017年11月9日成都新经济发展大会的召开,“到2022年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战略目标正式确立,成都将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以少有的姿态进入蓬勃发展新时期。

对于成都新经济发展,吴晓波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成都的区位优势明显,过去的几年里,成都的互联网、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获得了非凡的成就,在中西部崛起中,体现出了比较强的竞争力。他觉得新经济除了发展创新的领域外,还需要对传统行业进行新的定义,赋予新的动能。

他认为,成都在游戏、文创、IT等文化领域有着很好的发展环境和人才储备,未来在这些文化领域中定会出现成都自己的独角兽企业。“成都人的幽默,成都人对生活的认知,成都悠久的巴蜀文化等等因素为文化类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